吾爱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篡蒙: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> 本章节免费,主要介绍一下这中世纪西方谣传

本章节免费,主要介绍一下这中世纪西方谣传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这些消息让西欧人进一步想入非非,为了不因这位“基督的约翰王”攻击东正教国家,在教会心目中的约翰长老和“大卫王”形象,他们一厢情愿的解释说蒙古人进攻格鲁吉亚和罗斯是为了“惩罚异端“。

事情直到1240年代末蒙古人开始进攻波兰等欧洲边境国家才出现了变化。

这些游牧民焚烧修道院和教堂,残杀修士,让欧洲人痛苦的认识到。

蒙古人非但不是自己臆想的东方基督教兄弟”,反而是一个危险的敌人。

在这之后不久,“约翰长老”就和“蒙古大汗”被分开叙述,那些将两者混同的奇幻故事,再也不见了踪迹。

然而史学家在对这封信的典故、行文方式等进行分析后多数同意,此文多半出自一个在地中海东部十字军国家生活的天主教僧侣,因此既能用拉丁文写作,又能引经据典,讲述西欧人闻所未闻的传说。

在中古的西欧人看来,印度几乎就像月亮一样遥远,在这个充斥着传奇、奇迹和神话故事的年代,祭司王约翰的故事,并非那么荒诞不经,信件中举目皆是的独眼巨人、人头杨、长生鸟等奇珍异兽,反倒是进一步作证了他们对于东方想象的真实性。

在欧洲,这位传奇大卫王的故事,不可避免的又和约翰长老揉捏在了一道,成吉思汗西征结束,从1225年代开始。

欧洲人盛传“印度的大卫王要来援助十字军。”一些教士也火上浇油。

“你若想想象我统治国度的广袤和强大,只需抬头仰望满天的繁星,我的国家比这更光辉灿烂,更广袤无边。”——“三印皇帝约翰”

但旭烈兀第三次西征,又让这帮欧洲哥们想起来了约翰王长老国,这也是蒙古第三次西征为什么被称为蒙古十字军。

到1250年代,随着欧洲使节出入蒙古汗庭的频率增加,对约翰长老的迷思被转到了信仰景教的克烈部王汗身上。

许多东来的传教士痛心疾首的认为,铁木真是背叛了约翰长老(王汗)的肮脏叛徒。

然而在对蒙古帝国时代,约翰长老国的命运上,往往又陷入语焉不详的窘境。

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,这场被描述详尽的战争多半是之前数年(1141年)西辽帝国耶律大石在中亚大破塞尔柱突厥的战役,这种道听途说产生的一厢情愿在之后还会屡次发生。欧洲人显然对与约翰长老合兵一处的梦想充满了憧憬,1147年,第二次十字军远征很快被组织起来,然而事与愿违,约翰长老虚无缥缈,并未如期出现,这则消息很快就没有了下文。

例如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(1217年—1221年)期间,一个欧洲间谍向教宗呈送了一份名曰《印度大卫王》的密函,里面描述了一个名叫大卫的基督教君主的在中东地区扩张过程。

虽然教宗对此信将信将疑,在12年后才决定回信,但在俗的欧洲人早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无限遐想,而腓特烈二世等王公贵族,更是醉心于约翰王的权势和对宗教的控制,迫不及待的钦点谋臣策士,在自己统治区域内“挖掘”出了和约翰王渊源深厚的“东方三博士”遗骸,迎至科隆大教堂隆重安葬,俨然以欧洲的“约翰王自居”。

欧洲人认为的“东方基督王”很快在数年后出现了,蒙古人横扫了保加利亚汗国、罗斯在内的整个东方基督教边缘世界。

或许是因为对蒙古人产生的误解,格鲁吉亚在给教宗的信件中也确认“蒙古人就是基督徒”,甚至和耶稣亲自见面过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