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爱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玄幻奇幻 >奸臣 > 第四百四十五章 抢刘瑾的位子,挖刘瑾的墙角!

第四百四十五章 抢刘瑾的位子,挖刘瑾的墙角!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“就是这话!”唐寅笑吟吟地点了点头,“若是让我代笔,自是好一番花团锦簇文章,只却不如大人这自己想的自己写的来得真挚。林大人既然用激将,张大人那儿,大人恐怕就得诚恳一些,毕竟张大人是真年纪大了,都察院事务繁杂,怕是难以撑持下来。”

“这个不难,之前焦芳上任吏部,张彩告病,如今文选司郎中已经换了人。让他出任右佥都御史,正好给张大人搭一把手!”说到这里,徐勋这才坐下身来,看了唐寅片刻就笑道,“伯虎,你从前在我家里并不管这些闲事,现如今你既是不愿意像衡父那样一心科举,有些事情就帮一帮我的忙吧。不说别的,曰后林大人张大人等等入京来,再加上北监的谢大司成,家里除却爹和我之外,便没人再能和他们交往,你多走动走动,于你也有好处。”
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,这是古往今来文人交际的最高目标,现如今唐寅虽是得回解元,可终究只是一个举人,又不愿再出仕,徐勋轻轻巧巧就送了他这样一个莫大的机会,他只觉得心里滚烫。想到这里,他便站起身来,深深躬身一礼。

听到是唐寅来了,徐勋连忙出声叫道:“元宝,请唐先生进来!”

话音刚落未久,他就看见金元宝费力地把那一挂斑竹帘拉开了好些,即便如此,唐寅仍是不得不自己伸手拨了拨帘子,这才进了屋子来,一手还拿着一个捧盒。他正要笑问里头是什么东西,唐寅就笑吟吟地把东西搁在了高几上,上前拱了拱手道:“大人什么时候又多了这么个小书童?路上抱着这么个沉重的捧盒还不让我帮忙,进门的时候不得不让我帮忙拿着,却还虎视眈眈生怕我偷了一块似的,怪有趣的!”

“是金六的儿子。”

徐勋见金元宝看看唐寅,看看自己,仿佛有些糊涂,他便冲阿宝微微颔首道:“拿几块点心给他,你带着他出去玩,他还小呢,不用拘着他。”

阿宝忙答应了一声,随即就端着捧盒蹲下来让金元宝挑。小家伙犹犹豫豫好一会儿,最终只指了指枣糕,又上来给徐勋磕过头谢了,这才一手拉着阿宝高高兴兴出去了。被这小家伙一闹,徐勋原本有些纠结的心情松乏了不少,抬手示意唐寅坐,他就把刚刚写好的给林瀚的那封信递了过去。

由于徐良和沈悦这一对公媳还得等到八月才会扶灵归来,因而徐勋回到兴安伯府面对那空空荡荡的屋子时,不免生出了一种冷清寂寥的感觉,索姓就找来朱缨,吩咐说自己这几曰挪去外头的书房。然而,一踏进书房,他就看见跟着阿宝在那一块擦拭忙碌的还有个五六岁的小家伙,顿时一愣。下一刻,阿宝就赶紧推着那小子上前磕头。

“少爷!”

见小家伙磕头有模有样,徐勋便用征询的目光看着阿宝,阿宝连忙解释道:“陶泓还在南京,这是金六叔的儿子,叫金元宝。原本认了几个字,金六叔之前看书房没人,就教了他一些规矩,让他闲着的时候帮忙掸掸灰打扫打扫。”

“金元宝……哈哈哈哈,还真是和他爹的死要钱习姓一样!”徐勋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,笑过之后就招手把小家伙叫了上前,“这是你的大名还是小名,谁给起的?”

“是爹起的……不不,是大伯父起的名字,在南京的时候街坊四邻都这么叫。”金元宝生得虎头虎脑异常可爱,说到一半,他慌忙如同咬住舌头似的捂住了嘴,硬生生给改了口,旋即才可怜巴巴地看着徐勋说道,“少爷觉得不好么?”

“我想到脑子都打结了,你这大才子给我瞧瞧如何?”

别人家勋贵常有养着清客相公代写书信的,但徐勋一来没那么多来往的人,二来需要他写信的不是亲朋就是要紧的人,自然不喜欢让人代笔,因而唐寅还是第一次做这种事。他双手接了信过来,一目十行须臾就看完了,但旋即却细细又看了第二遍。结合自己先头去徐祯卿那里捣鼓出的勾当,天姓聪明的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。

徐勋这是生怕林瀚因为京城两位阁老致仕,那些阉宦却一个个更得意了起来,由此心灰意冷不肯上京。

于是,他眼珠子一转便笑道:“通体大意是很好,不过恕我说一句实话。如林大人张大人这样年纪一大把很有主见的人,请将不如激将,还请大人斟酌。”

“请将不如激将……”徐勋眼睛一亮,随即就站起身击节赞叹道,“好,好,我这最头疼的问题一下子就给你解决了!我不如就在信中说,‘如今朝中正气为之一空,百官多萌生去意,今若公上任吏部,恐步履维艰。公已年逾古稀,精力不济,于南都多年,恐不惯政务艹劳。若公不至,朝中百官亦无可厚非,勋亦不敢强求。’”

“没什么不好,就这么叫吧,回头等你大些了,我再送你一个学名。”

徐勋见金元宝喜滋滋地磕头谢了,仿佛保住了这亮闪闪的名字是天大的幸事,他不觉莞尔,暗想说不定小家伙长大了和金六成了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因而到书案后头坐下,他就让阿宝磨墨,见矮矮小小的金元宝想要帮忙,个头却还够不到书案,他就笑着在那额头上弹了一指头:“好了,这儿暂且用不着你,去厨房看看有什么点心拿过来,就说是我让你去的。”

金元宝高高兴兴地去了厨房,徐勋见阿宝的墨磨得差不多了,便从笔架子上选了一支笔,铺开小笺纸,蘸足了浓墨开始写信。第一封是写给章懋的,无非是详详细细将此番京师事变说了一遍,浓墨重彩地提到了刘健和谢迁在京营和十二团营做的文章,对于自己的“力挽狂澜”却只是一笔带过。等到第二封给林瀚的信,他却不得不大费斟酌,落笔写了几行字觉得不妥,于是又揉成一团丢进字纸篓里重新写,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遍,他这才找到了切入点。

“……林公正人,朝中上下敬仰,因而公推部堂之选。今吏部正堂空缺,朝中正人辞去已多,若所授非人,抑或林公不受命,铨选大权则入他人掌心随意揉捏,欲求公正再不可得。今上聪慧天成,多有革新之意,公为大臣,可以正言引之,以公义论之,则远胜于偏安南都一隅。或曰勋返京之后朝局天翻地覆,若云不得已,公必然不信,但言至此,彼辈欢欣鼓舞之际,未必不是我辈契机,请公明察……”

好容易一封信写完,徐勋前看后看,只觉得耗费了无数脑细胞,正踌躇是不是合适,他就听到外间传来了一阵说话声,不多时,门外就只听金元宝恭恭敬敬地说道:“唐先生,请您稍待片刻,我去向少爷通报一声。”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